顾绣复刻国宝 海外艺术品别样回归
露香园顾绣简称顾绣,是上海市本土民间传统刺绣艺术,在全国28个绣种中,是唯一以姓氏命名并成名的。其工艺繁复精湛,绣品精巧和生动程度堪称顶级,被誉为“画绣”。
露香园顾绣简称顾绣,是上海市本土民间传统刺绣艺术,在全国28个绣种中,是唯一以姓氏命名并成名的。其工艺繁复精湛,绣品精巧和生动程度堪称顶级,被誉为“画绣”。
早在明朝时期,韩希孟(著名女工艺家)便经常以名家画作为蓝本,绘绣宋元画家线年,顾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南通刺绣博物馆创始人黄翼飞受邀入驻复旦大学文博系,成立“复旦大学黄翼飞顾绣工作室”。2014年,“复旦大学黄翼飞顾绣工作室”在嘉定落户,成立露香园顾绣研究院,挖掘、整理顾绣资料;研究、传承顾绣技艺;发展、创新顾绣产业,对这项非遗进行了产、学、研的大胆尝试。在传承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衣钵的基础上,研究院革故鼎新,匠心独运,发扬光大了拥有四百年历史的露香园顾绣技法,成绩斐然,影响已传播至海外。
日前,由黄院长发起和主导的“流失海外艺术品回归——以顾绣的名义”一期工程的展示工作已逐步展开,流失于海外的艺术品及非遗顾绣的技艺获得了社会大众与企业界的双重关注。近日,露香园顾绣联合虹桥海外书院举办了本项目第三场发布活动,宣布南宋时期御前画苑十人之首的大画家马和之作品——《小雅·南有嘉鱼篇》以刺绣的方式回归祖国,流落于海外的中国珍贵艺术品经过顾绣技艺复刻,近距离呈现在国人眼前。
生活周刊:请介绍一下“流失海外艺术品回归——以顾绣的名义”项目的来龙去脉。
黄翼飞:一直想在自己的技术领域,为祖国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2012年的时候,我观看了由成龙主演的《十二生肖》,特别有启发,由此诞生了以刺绣复刻国宝的思想萌芽。
我自2009年始,开始留意收藏19世纪后流失海外艺术珍品的电子图稿,2016年初甄选了33幅,启动了“流失海外艺术品回归——以顾绣的名义”第一期工作。
所有的作品都是我喜欢的,能够代表某一历史时期的艺术高度或者方向;大部分作品也承载了某一个时代的屈辱,尤其是以被掠夺的方式离开家国。每每翻看这批图稿,心中总是波涛汹涌,对要做好这一批“回归案”的每一幅作品的决心更加坚决,对自己,对国人,都要有所交代。
黄翼飞:喜欢,是我选择的第一标准。其次必须有一定的艺术高度,甚至可以代表同时期的审美与绘画的高度与方向。再次,这批作品里面,很大一部分是被抢掠的,承载了一段民族屈辱。我希望国人了解这段历史,比如战争、庚子之役等,不要因为今天富强了,就把历史遗忘了。永远记得,国家贫穷或者衰弱,就是要被列强欺负与的。我们一定要自强不息,圆百年强国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黄翼飞:原版《小雅·南有嘉鱼篇》书画卷的作者为南宋画家马和之,作品现馆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一直备受推崇,此卷以图画形式使诗歌的内容形象化,借此宣扬儒家文化。
2016年年底通过刺绣进行二次创作,记得上绷的时候安排了3个人,后来因为涉及房屋、树木、山石、人物等不同物象,需要熟悉不同物象处理方式的刺绣技师,于是加到4个,后来又加到5个人,采取术业有专攻的工作结构安排,最终完成了这幅顾绣作品。大尺幅的刺绣创作,我们也是一边摸索,一边实践。之后我们再发单,第一步就是合理安排人手,组建工作小组。所以说,这幅作品对我们的工作管理增益不少。
生活周刊:除了技艺上的传承,市场化的运作和推广也是让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研究院的做法吗?
黄翼飞:织绣类“露香园”商标早就被抢注了,我们是从别人手上买回来的。随后,围绕“露香园”,我们注册了所有能够注册的商标,相继成立“露香园顾绣(上海)艺术品有限公司”,从事高端刺绣艺术的生产销售;“上海露香园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从事中低端文创的设计、开发与市场化工作;“上海露香园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从事电影、电视的剧本创作与影视剧拍摄、发行工作等。当然,还有其他“露香园”关联公司与机构,就不一一细说了。
总体来说,就是将非遗市场化,走入寻常百姓家。只有活下来了,才谈得上传承与保护。
生活周刊:继《百牛图》《合乐图》之后,这次展出的《小雅·南有嘉鱼篇》已经是第3幅了,可以透露一下接下去的安排吗?
黄翼飞:可能得考虑走出上海到其他地方,做更广泛的传播。下一站,考虑最多的是深圳,或者南京。至于作品部分的计划,暂时不方便透露。
“流失海外艺术品回归——以顾绣的名义”项目不仅为国宝的“回归路”提供了可行性参考,也为进一步推广顾绣技艺打造出了一条创新道路。很高兴看到,露香园顾绣本着传承与创新的目的,为非遗项目量身打造出一套可靠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创造了更优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要想在非遗传统文化领域树立中国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关键是获得可持续性,露香园顾绣正在躬身践行。